找到相关内容1455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一即三,全三是一。一一切,无假、中而不,是总;一假一切假,无、中而不假,是总假观;一中一切中,无、假而不中,是总中观破见思惑,证般若德;假观破尘沙惑,证解脱德;中观破无明惑,证法身德,三观既即一而三,三惑岂前后而破,三德非次第而证。所观照的是三谛圆融的境,能观照的是、假、中三,总称不可思议一心、三。 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,由于中根人观上妙境而不能悟,所以要更加发菩提心。发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略述自性清净如来藏

    ,以不生不灭为本修因,方名真修。否则,犹如煮沙欲成嘉馔,纵经尘劫终不能得。因阿难启请奢摩他路()欲诣真际,故佛示以二本。前七番破妄,显识无体,是生死本;今知妄不随,则生死可了,是涅盘本。七番破妄...同时,寂故名,照故不,存泯无碍是。又见性非因缘非自然,非和非合是藏;非非因缘,非非自然,非不和合是不藏;双照因缘自然,和不和合,是藏。此三如来藏为奢摩它,三摩,禅那三所依之理体。...

    惟 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365706.html
  • 论 “谈禅说佛”

    不会引起中国入的兴趣,那么,相信觉悟说的中国人用什么方式表达目己呢?是不是采取哲学的理智方法呢?不;这也不是他们所喜欢的,更不是属于他们心智能力范围以内的。般若波罗密多是印度的产物,不是中国入的产物...只有迦叶了解,便告诉他说:“我有清净的涅槃心法,说明真实相(真实知识)—就是相微妙正法,将付传给你,你要好好的传下去。”并念了一首诗来加强这一偈佛法的宗旨:一切宇宙法之法则本来没有;没有法则的修行...

    唐大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265731.html
  • 元代内地畏兀儿僧徒佛事活动辑考

    佛教宗派,其实际创始人智顗著有《小止观》一卷,此书又称《童蒙止观》、《修习止观坐禅法要》,讲述如何坐禅,重点讲“三止” (休真止、方便随缘止、息二边分别止)及“三” (、假观、中),与“天台...本以来临济宗风,同时兼通天台教理和净土宗,影响很大,故有许多畏兀儿僧徒随其修禅,如畏兀儿著名文学家贯云石和阿里西瑛都与之过从甚密。其他执弟子礼的畏兀儿人者就更多,如官至行省平章的图鲁(法号妙居士);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965833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上)

    ,“”之特殊而重要之处在于它带有明确的理性分析成份,要求从事教理及经验的详尽辨析,当中包括批判与质询[20]。而那种因为暂搁常态时、、意识感受,但却被误为佛教禅观的全体或核心的“神秘”经验充其量只...45]。大乘观法的特色是无着的“金刚杵”喻,两端粗中央幼,即先广一切法,通过遍一切的法性(性)后,再起广泛无边方便缘起,所谓“就事入理,依理起事”。故大、小乘慧之差别可总括为:(1)悲愿广狭有别[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665974.html
  • 练建现代菩萨行的三要著(三)

    策应得如响是应,眼面前的境(缘)与人(相)觉诫得如佛面命,智慧的解脱力与慈悲的承担德,则调配得均衡增上。悲,受到的透视、洞照与开廓,世情上触得活——不受惑,世智上勘得破——不起著。情上触得活,也点得...发不透心的凡俗者,老是如此这般的境作弄心,心缠著境,怎也跳不出我与人、心与境相对相峙、相街相听的蛮暴狰泞。菩萨因为把得著、发得透自家的心,从平稳中持心起行,从深默中运心观境,心下为境困,境融而心,...

    释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0766056.html
  • 论南北朝的佛典翻译

    事件。十余年中共译出佛教35部,294卷。,影响异常深广,后来的佛徒往往把他的译籍作为自己立论成宗的权威根据。实际上,他传译的核心,是由印度龙树、提婆创立的大乘中派思想,在中国则隶属于般若宗。他的...爆炸性的反响,僧叡在《喻疑》中说,“泥洹不灭,佛有真我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,这一《泥洹经》的中心观点,曾使长期困惑于般若的学僧们,豁然开朗,即使鸠摩罗什闻得此理也“应如白日朗其胸襟,甘露润其四体,无所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666098.html
  •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--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

    宗」学说。  鸠摩罗什译出的般若诸经论,为正确理解般若思想奠定了基础。他译出的《坐禅三昧经》、《思维略要法》等四部禅经,杂揉小乘毗昙学和大乘,号称「菩萨禅」,成为中国禅学史上的重大转折点。尽管在...三是偈」,以「三谛」配合「三智」,悟得一境三谛之旨。以「因缘所生法」作为观境,「我说即是」的「」是真谛,「亦为是假名」的「假」是俗谛,「亦是中道义」的「中」是中道谛。但是,《中论》原文以及中学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466276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(白 话 解 释)

    两边,是以般若智慧彻底超越世俗知见。从相对论来看,属于无的一边,假观属于有的一边,时不去执著,观假时不去执著假,离开假两边,心中无依无着,洞然光明,这叫做“中”。   第七品  无得无...则休,就是所谓如来。同样这个心无所谓降,不需要降。所有的喜怒哀乐、忧悲苦恼等杂念的自性本来是的,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,一切都没有了,永远拉不回来了。  “云何应住”和“云何降伏其心”这两个...

    刘永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1366297.html
  • 论太虚大师与民国宁波佛教

    对于自己参学佛法来的第一次开悟经验,太虚虽能坦然接受,但内心充满的禅悦之喜,仍无以言表。这种禅境一直持续了约二十多日。但禅定功夫,此时尚未能成片。日后太虚在普陀山闭关时,仍每夜坐禅,专提此次悟境作体...就读。至是年秋,祗洹精舍因经费匮乏,又无学生,故不得不停办。太虚在精舍的学习生活仅半年就宣告中止。   精舍停办后,太虚与仁山、同、智光等四人,又进入月霞法师主持的江苏僧师范学堂继续学习。太虚在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466323.html